电话:15518765763

生命密码

精神养生:昂硕健康六颗心

 我国的传统养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讲主要分为精神养生、行为养生和饮食养生三大类别。


  《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做为中国最早的一部、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传世医学巨著,对我国的养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以“恬淡虚无、清静无为”养生文化基调,所以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养生学派讲“致虚极,守静笃”,但是无论老子还是庄子,他们都还是“仙气”太浓了。古人修道志在成仙,修仙不成,退而达到强身健体和益寿延年的目的。
  当然神仙是不存的,修仙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志向。社会要发展,也不允许每个人都去修仙。但是以古老的中医和仙道文化为背景的养生文化,却让人们对养生产生了一些可望不可及的认识,这种认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认为养生是仙道修炼者的事,离我们很遥远,很古老,可望而不可及;二、养生是圣人的事,清净无为,常人很难做到。其实,只要对养生的认知建立在这两个方面的观点上,莫说是竞争激烈当今社会,就是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也是常很难做到的,所以养生是仍然是很少人的事,很难普及。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养生呢?郑州昂硕生物科技公司根据多年服务市场的经验提出了最简单和直白的定义:养生就是采取精神、行为和饮食等手段来保护和呵护生命,让人们活得更健康、更长久。昂硕生物科技公司提出的“三大养生学说”根源于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同时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生活及文化的需要,是丰富、独特、底蕴深厚的养生文化和高效、实用养生方法。
  形神统一,是指形体与精神想统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同时也是物质的统摄,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去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功能活动。其实这里所说的神,用现代医学的理解可以说是所有神经信号的总称。昂硕生物科技的观点,人体分为信息系统和躯体系统,信息系统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等一切神经信号;躯体系统即是指人一五脏六腑、四肢百核。人体信息系统躯体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意识系统是人类生命的总指挥,调度和控制躯体系统工作;驱体好坏、及工作的状况反馈给意识系统,以影响意识形态的形成。正如伟大的唯物主意义哲学家马克思所言“物质做用于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生命其实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能量是物质与意识交换的中介,也是二者的本源。
  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的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处于健康的状态。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而易于导致各种疾病。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和神经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疾病发病率偏高。如性格急躁的A型行为人群比性格平静的B型人群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绪抑郁还能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昂硕生物科技公司非常重视精神养生,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多年服务市场的经验证,昂硕公司提出了非常实用的精神养生法则——“昂硕健康六颗心”:
平衡之心:  
  《黄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古老的中医认为“七情可以致病,亦可以调病”。主要是因为人体生命分为信息系统和躯体系统,信息系统又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又相互影响。信息系统是人体生命运行的总指挥,所以七情最终可以影响生命的运行轨迹。不平衡的心态,最终将导致躯体的不平衡,也就是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对情绪带来的不平衡有恢复能力,所以并不会致病,长期或过度强烈的负面的情绪和心境将严重影响人体生命健康。所以医病先医“心”。现代医学也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压抑有关。紧张、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容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
  竞争意识,心和责任感,正面作用是使人积极向上、生活充实;负面作用是使人心理压力过大,身心俱疲。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仇富心、仇官心等,使心境归于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希望之心:
  希望是人快乐的源泉和生命的意义与理由。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目标、有追求、有梦想,才能更好促进身心健康。
  养生首先要立志,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理想和道情操是每个人生活的基石和精神支柱。《灵枢.本脏篇》:“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向善之心:
  所谓向善之心,即仁爱之心。古人称“积德行善”,现在称“助人为乐”,都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出爱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善事可大可小,大者可捐献千百万元以救灾或助学,小者可为迷路人指点道路,无论大小爱心是一样的。行善事者从助人行善中体验出自身价值的快乐,会有益于心身健康。
  向善之心的另一个表现就就是“于人为善”的道德修养,讲道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心旷神怡,体态安祥、舒泰得以高寿。孔子:大德必得其寿。《中庸》:“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孙思邈《千金药方》:“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相信之心:
  人生而有自卑情结——相对其他族群在身体力量、速度、高度等生存能力上均有不足;人群中也有不曾有过的全能“天才”。克服自卑感的关键在于自我肯定,不断挖掘自身潜能,自得其乐。消除嫉妒心,关键在于培养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与人为善的品质。每个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但千万不要因为因一时受挫,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形成一种压力,相信之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可增强身体抵抗压力和疾病的能力。 自我怀疑和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反而会降低人体免疫和自愈能力。长期自信心丧失,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压力就产生了。情绪上的、心理上的或生理上的毛病就相伴而至。许多心理健康专家认为:焦虑、沮丧等神经失常是因为自我形象和别人对你的目的看法有矛盾而造成的。 
  相信之心,除了要相信自己之外,还要相信他人、相信社会、相信生活、相信宇宙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而存在。
快乐之心:
  《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实现健康长寿。
淡泊之心:
  淡泊之心,并不是要我们没有一点欲望与追求。而是一种“尽人事而听天命的”豁达;是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潇洒;是一种固守生命本分的态度;是一种人生轻松处世之执著而不执迷,热望不奢望智慧。
  少私寡欲,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道德经讲:“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太上老君养生诀》“去六害”——薄名利、禁声色、廉财货、损滋味、除佞妄、去忌妒。
  养心敛神,保养心神,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除烦恼,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是要“适度追求”,不为外物所累的淡然、淡定与淡泊。《医抄类编》:“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想扰烦,神不守望舍,则易衰老”,固守自己的所得,珍惜自己的幸福,与世无争,简单而又快乐。

  因而,胸怀淡泊的人长寿、心平气和、身体健康。




                            copyright :郑州昂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